中文简体 | ENGLISH
  • 学校信息
  • 招生信息
    本科简章 进修生 汉语进修生 本科招生
  • 学部信息
    工学部 文理学部 经济管理学院 应用艺术设计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部 工程训练中心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汉语水平考试
  • 特色景点
  • 特色小吃
  • 下载专区
  • 在线申请
  • Q&A
    网上提问 问题查看 常见问题

工学部简介

一、工学部师资情况

工学部现有教职工254名,教授11名,副教授74名,高级工程师11名,兼职研究生导师16名,有外籍“海外名师”4人,学部目前有“千人计划”1人(兼职)、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3人、东方学者跟踪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曙光学者3人、浦江学者2人,金桥特聘教授6人、晨光学者、扬帆学者等近10名。

二、工学部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

工学部倡导治学严谨、产学合作、多层次培养知识型高技能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深化专业建设,打造精品课程,注重内涵发展。

工学部现有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机械电子工程”),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上海市教育高地5个(“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工程训练中心”、“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上海市内涵建设0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8个(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上海市精品课程5门(“液压与气动传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践”、“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影视编辑与合成”);近三年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近10门(“数字信号与处理”、“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嵌入式系统”、“机械制造技术”、“路由技术”、“影视编辑与合成”、“电气控制技术”、“嵌入式程序设计”等),另有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多门。

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工学部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拓展和深化专业建设,加强和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近几年成功开设社会需求的环保设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夯实工程教育理念,开展了CDIO、卓越工程师计划、德国FH模式、学科专业大类人才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推广。近期,学部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调研和论证力度,加强对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的扶持,系统规划和优化专业布局,以工程教育为引领多方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

三、工学部的学科建设情况

工学部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形成了智能与控制学科群、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应用学科群。

智能与控制工程学院在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优势学科“机械工程”,校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及“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形成了智能与控制学科群,下设校培育重点(优势)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工业工程学科等。近几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及先进材料领域项目2项,重点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多篇,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10余项。学科建设使学院的科研队伍得到了壮大和锻炼,学科方向更加凝聚。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原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类本学科专业和原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学科专业为基础,通过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组建完成的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群下的学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测试自动化、软件工程(软件服务工程)等学科方向。

环境与材料科学工程学院,以材料科学与应用学科群下的校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聚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两大学科领域,即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获得特色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及教委创新重点、校企联盟计划等40余项;获得了上海教委重点学科、教委高水平特色项目、一流学科建设资助。

四、工学部的产学研合作情况

工学部积极拓展产学合作办学。建立政府、产业、学校、学生和家长、全社会的链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校外实习基地、科技园等模式的制度创新,谋求更多基于工程教育目标要求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进行量大面广的校外工程项目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联合开发工程项目,拓展教师、学生企业实习和学生的毕设及就业。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走进课堂、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工程项目引入教材,学科交叉,资源共享,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工程应用型学科建设为核心,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注重科研的导向作用,鼓励教师的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鼓励教师搞工程研究与技术应用课题,大力发展“双师制”,与学生的项目参与率相结合,强调工程技术的应用。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与上海汇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校外实习基地,与上海莱必泰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科研流动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上海市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部、制造执行系统(MES)研发基地),与盖勒普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Predator SFC-MES系统产品技术应用研发认证中心,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成为数控技术合作伙伴,开办了应用培训中心,与德国霍夫曼公司联合创建实验室,派遣科技大使常驻浙江武义、江山等地,服务地方经济。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与江苏悦达、绿环机械、上海新金桥、杉杉科技、上海神华等知名企业建立良好校企合作。

联系我们

Add: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留学生事务办公室、招生办公室

地址:
中国上海市金海路2360号(201209)

电话:
0086-21-50216013,0086-21-50217707

传真:
0086-21-50216004

电子邮件:
lxs@sspu.edu.cn

网址:
sspu.edu.cn

电话:0086-21-50216013, 50217707    传真:0086-21-50216004    电子邮件: lxs@sspu.edu.cn